不少人關于就業數據有個困惑,為什么現在的經濟增速7%多一些,每年城鎮新增就業還能達到1300萬,而在擁有同樣經濟增速的1998年,即使創造800萬新增就業也顯得非常困難。問題的核心在于,GDP是由存量資本和存量勞動力創造出來的,GDP的增長來自于資本和勞動力存量的增長,以及技術進步的積累。因此分析GDP與就業關系的時候,我們應將實際GDP增速與就業增速聯系起來,而不應將GDP增速與新增就業絕對數量直接關聯。
觀察中國GDP實際增速與城鎮就業人口增速的表現,可以發現,過去十年,兩者之間存在比較顯著的穩定的正相關關系。
如果忽略很多可以討論的技術細節,用非常簡單的框架來理解經濟增長與就業之間的關系,那么結果是非常直觀的。GDP實際增速與城鎮就業人口增速之間相關系數為0.88,具體見下面的散點圖。
以這一結果為基礎進行簡單推算,假設2014年經濟增速跌落至7%附近,這可能是個偏謹慎的估計,對應城鎮就業人口增速3.2%、城鎮新增就業數1250萬。即使考慮到估算層面的誤差,實際結果可能也比政府年初制定的就業目標要更高。
不同統計數據的質量差異很大。就業統計數據與實際情況的偏差尚不清楚。一個改進或驗證的方法,是使用城鎮單位職工工資來替代就業。其背后的想法是,當就業增速提高,就業市場比較緊張時,工資的增速也會比較快。
城鎮單位職工工資的定義相對比較清楚,數據也更容易獲得,并且可信度較高。從數據來看,GDP實際增速與城鎮單位職工平均工資實際增速之間的正相關關系,仍然是比較顯著的。這暗示,中國就業統計數據盡管未必可靠,但其存量增速也許大體上過得去。